生活在蒙城

关注微信公众号【魁北克蒙特利尔华人】,推送最新最实用的新闻生活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这男人消失了5年 打开他的朋友圈震惊了

0
回复
610
查看
[复制链接]
来源: 2018-9-9 20:11:4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些日子


美国支教老师丁大卫的视频


在朋友圈刷屏


   0.jpg


一个美国人


不计酬劳把整个青春献给中国西部教育事业


扎根全中国文盲率最高的东乡


用支教诠释爱无国籍


在一片赞誉声中


突然想起了一个德国人


他与丁大卫一样


不求回报不带任何目的的扎根在中国


去全身心投身于孩子们的教育


他让柴静几次进山专访


并在他面前惭愧至极


   1.jpg


然而从2013年到现在


他依然在支教


却藏到了山中最深处


再无音讯


这个人叫卢安克


他的故事


至今感动着无数人


   2.jpg


卢安克1968年出生在德国汉堡


他的哥哥是世界和平绿色组织的志愿者


妹妹常年在非洲纳米比亚教书


这一家人


没有一个从事着我们口中的“正常工作”


他们全家都不计报酬


不遗余力地想用一己之力


帮助弱势群体


尽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哪怕一点点


   3.jpg


卢安克也是怀抱这样的念头


跑来中国做老师


起初,卢安克曾在一所县城里教英文。


他认为语感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


他没有拿着课本上的东西去教育孩子


在他眼中 孩子如果能写出


“像风筝一样跑, 像自行车一样飞”


这样的句子,就值得被赞美


   4.jpg


但是这样的教育 却无法帮助这些孩子


拿传统意义上的应试高分


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


家长们怨声载道


卢安克最终选择了离开


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


在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人们都太急了,而在教育上更为严重


2003年,他来到了板烈小学


他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


从发达的城市跑到偏远农村


不拿一分钱的工资义务教学


   5.jpg


板烈小学的孩子


父母常年不在身边。


所以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最基础的教育


他们行事粗野


一言不合就暴力解决问题


所以 相比于书本教育


卢安克选择了先教他们做人


6.jpg


他先是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  


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


有一幅全班学生一起创作的画。


各种各样的颜色,每人画一点。


有的孩子把前面的画布全部涂满


后面没有位置留给其他孩子


其他孩子就要覆盖掉这个孩子的画


而不懂得给别人空间的那些孩子


只能默默承受自己的画被覆盖的心痛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都学会了尊重和保留空间


   7.jpg


班里有孩子很内向


他便拍摄了一部叫《心境》的电视剧


让内向的孩子成为这部剧中一个闪光的焦点


他教孩子们学会了开朗


班里有个孩子总是爱欺负别人


他便让这个孩子演一个承受了很多挫折和屈辱的英雄


孩子终于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欺负弱小


而是面对挫折不屈不挠


他教会孩子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者


他没有改变板烈孩子们的天性


而是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音乐、美术、体育、劳作……


夏天带孩子们去池塘里摸鱼


冬天带孩子们动手用石头围住草屋


他指着大坝告诉孩子


水流太少庄稼长不高


水流泛滥也是一种危害


他指着大树告诉他们


树根能紧紧抓住土壤


很多东西 扎根越深 站得越稳


有人说在爱情中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其实任何一种感情都是如此


卢安克用整整十年的陪伴时光


教会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有爱和包容


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8.jpg


那些留守儿童 教育缺失的孩子


因为有了爱和陪伴


丰盈而坚强地生长着


卢安克不仅是这些孩子的老师


他更像是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人


孩子们叫他老卢


孩子们说:老卢就是我爸爸


   9.jpg


他在中国的大山里和这群孩子一呆就是10年


他曾经在村里发生过车祸


无数人问他:


如果再发生怎么办?如果哪天你死在了中国怎么办?


卢安克说


我觉得我的命运就属于这里


而我的命已经交给了孩子们


哪怕让我死了


我也绝不遗憾


   10.jpg


2009年


卢安克意识到


可能自己接受媒体采访


能让更多人参与到和他类似的工作中来


抱着这个想法


他出镜了《面对面》栏目


   11.jpg


片子一经播出


震撼了社会上很多人


那些只有硬生生灌溉的中国式教育


在卢安克这里变得再也站不住脚


有人直接发朋友圈


说一个德国人狠狠打了中国教育一个耳光


人们开始反思


教育真的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么简单吗


有人要推荐卢安克去“感动中国”


面对这些冲突和赞美


卢安克说


我并不想感动中国


媒体会把我塑造成名人


而我只想做好我的事


做名人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


   12.jpg


无论初衷是为何


卢安克撼动了一些人不安的内心


他们开始想方设法刁难他


这些人觉得:


世界上怎么会有无所求的人?


这些人习惯了灯红酒绿中的挥霍


习惯了做任何好事都被报道出来


他们觉得这个外国人揭了他们的“家丑”


这些事慢慢发酵


卢安克受到越来越多的阻碍


他越来越不安,


最终只好关闭了博客


   13.jpg


“作为一个外国人


我却管一些自己不该管的事情


这让本国人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伤害


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放弃的话,我的学生又会很难过”


这是卢安克关闭博客前写的最后一段话


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他只能切断自己能被外人所知晓的一切渠道


躲避所有的镜头


安心跟山里的孩子呆在一起


柴静曾经多次去山中访问过卢安克


而这个没有目的的人


是极少数真正打动了她的采访对象


柴静说


面对卢安克,我土崩瓦解


   14.jpg


是什么让一个外国人


对山里的孩子有这么深的责任感


谁也不知道


可能习惯于在灯红酒绿中忙碌度日的我们


早已经看不透


也想不明白了


2013年后


因为国内的层层为难


因为卢安克的家庭矛盾


他选择暂时离开了大山


回到了城市中生活


   15.jpg


但大山的孩子依旧是他的牵挂


他临走时说


我早晚会回来


会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而后


再没有人知道这个德国人的消息


   16.jpg


柴静曾问过卢安克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老是改不掉自己身上的弱点呢?


卢安克回答


如果那么容易的话


我们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如果看懂了这个回答


可能我们就会看懂


为什么卢安克说中国的教育太快了


   17.jpg


教育到底是什么


如同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一书说


Education is a tree shaking a tree


a cloud to promote a cloud


a soul awaken another soul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书本上的之乎者也是教育


田地里的耕作种植是教育


而最成功的教育


往往是人们在充满爱的陪伴中隐形的渗透


它不分形式和内容


只关乎爱


   18.jpg


最近


有人在网上发帖说见到了卢安克


他还是在起初支教的地区


他看上去老了一些


他实现了承诺


回到了大山


不再暴露自己


而和孩子们在一起


留言都说:


谢谢楼主


我们知道他还在中国


还平安就好


19.jpg


卢安克带给我们的


不是那种会掉眼泪的感动


或者说突然发现


感动一词都显得太过功利


他纯净的像一面镜子


让你呆坐在夜里反思


我现在过的这是什么样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  


总有一些真的没什么功利心的人  


不带目的的活着  


只是想让这个世界更好一点  


20.jpg


它会更好吗


我相信会的


哪怕很漫长 哪怕很难


但就像卢安克说的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罗发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广告电话: 514-268-16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