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蒙城

关注微信公众号【魁北克蒙特利尔华人】,推送最新最实用的新闻生活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人推高了加拿大楼价吗?

0
回复
506
查看
[复制链接]
来源: 2016-5-28 08:39:0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jpg

李群报道:大温楼价近年节节上升,海外特别是来自中国买家的参与备受关注。一些社区人士担忧,华人已被贴上推高楼价的标签。对此,受访的大温政界、学者及社区人士都认为,过于强调哪类人士高价买楼、资金从何而来,模糊了问题本质也不利解决问题。另有人指出,探讨问题不应针对族裔,华裔加人的形象不会因而受影响。

温哥华-格雷岬(Vancouver-Point Grey)选区省议员、省新民主党(NDP)房屋政策评论员的尹大卫(David Eby),曾于今年3月在温市举行楼市公众论坛,吸引多达700人参加。有在论坛上发言的市民,不满来自中国的资金推高大温楼价。另外,诸如华裔学生以超过物业估价560万元的3,110万元,买入温市豪宅等消息披露后,也令很多人谈论华人与楼价的关系。

关注买楼者对本地经济有否贡献

尹大卫近日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表示:“我们担忧的不应是哪些人买楼、资金从哪里来,而是房地产投资者是否贡献本地经济。如果买楼者不在本地纳税,那么他们除了贡献地产经纪的佣金外,对本地经济没有任何贡献。对此类楼市投资者开征特别税,用来兴建可负担房屋,以及帮助本地学校、医疗及警务开支,就是合情合理。”

他更对卑诗省府较多强调楼市买家的身分,例如是否是移民或公民等,感到失望。其实问题只有是否贡献本地经济一个,这样对所有人都公平,而不是谈论中国资金或是华人买楼等问题。

卑诗维多利亚大学(UVic)政治学系荣休教授拉夫(Norman Ruff)受访时则表示,卑诗有歧视华人及其他族裔的不光彩历史,我们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社会,少数人针对某个族裔的言论,绝不可能成为主流意见。

拉夫说:“我完全不担心加国华裔的形象,会因少数人有关楼市的言论而受到影响。如果我们过多关注楼市资金的来源,就模糊了问题的焦点。其实,政府应更致力提高房屋供应,兴建更多可负担房屋。”

时事评论员蔡平表示,近年楼市大涨的确令很多人忧心。他的一个朋友不久前看了一个价格约80万元的楼盘,3个月过后叫价涨到120万元。很多在本地生活多年的居民,看到子女无力在大温买楼,被迫在较远地区居住,必然心有不满,而中国买家、华裔出高价抢楼被反复提起,有人就会对华裔产生怨气。

蔡平说:“海外买家也包括其他国家;另外,楼价上涨也并非全部是负面的。我建议华人社团应该多召开一些研讨及座谈会,解释楼市是大家的问题,而非主要由华人引起。”

另外,有多个报告指海外买家,其实仅占本地楼市极少份额。

海外买家仅占5%

城市发展研究所(Urban Development Institute,简称UDI)今年3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土地与住屋供不应求才是推高大温楼价的主因。收紧规管海外买家,或向他们征收额外税款,均无助解决问题,因为海外买家仅占本地市场的少数。

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曾有资料指出,在三面环海的温市,由于可供发展兴建房屋的土地非常有限,所以每年平均只有4,500个新住宅单位落成,但期间温市人口却净增加5.5万人,令到住屋供不应求。

UDI总裁麦克马林(Anne McMullin)指出,在卑诗省,相对最多人会选择在温市定居,所以温市住宅物业价格,即使排除海外买家因素,也将“必然上升”。

她也指出,由伦尼市场推广公司(Rennie Marketing System)负责促销的柏文单位中,只有2.2%涉及外国买家。

另外,卑诗法律公证人协会(The Society of Notaries Public of BC,简称TSNPBC)今年1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省由该协会法律公证人所处理的住宅楼房交易,当中涉及海外买家的仅占5%。


(星岛日报)

友情提示提示1:小心只留QQ号或QQ邮箱的帖子,和那些上他主页或空间看照片的帖子,多数是盗号帖子!如发现不良信息,点击右下角的“举报”!
提示2:如有任何问题,请 点此发帖 或向管理员账号 liveAmtl 发送站内信息以便我们能及时看到,及时回复你!
声明1: 为保护大家的隐私信息,网站将删除 1个月 以前发布的个人出租求租、买卖、搭车等分类信息。如需保留的,请自己做好备份。
声明2: 网站信息仅供公众参考,使用前请核实。未经核实使用并造成后果的,生活在蒙城网站概不负责。鼓励当面交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广告电话: 514-268-16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