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蒙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生活在蒙城 门户 查看主题

新一代中国留学生不走寻常之路

评论数: 0  我来说几句


加拿大于去年头9个月即发出逾10万个国际学生签证,中国仍是最大的生源地,占3成以上。现在中国留学生经常被指为“富二代”,驾名车上馆子,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一样。实际上,这群华生背景多样,各有抱负,经历迥异,部分趁留学期间争取机会拓展眼界,提升历练。有些则学以致用,懂得自我增值,边读书边打造未来创业路。本报访问了三个留学生不走寻常路的就读经历,从而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

学以致用 建网上学堂入围创业奖

今年20出头的卑诗国际生冯绍源,凭借留学生经历,包括日常生活常用的英语,取得灵感与好友创建线上及线下教育项目,造福学子之余,更入围卑诗省西门菲沙大学(SFU)的学生创业家奖。

0.jpg

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冯绍源今年22岁,3年前自中国广东省高中毕业即负笈温哥华,在本地私立学院修读三学期后,转入SFU攻读生物医学工程系,还凭着超过4.0的平均成绩点数(GPA),获SFU国际生入校奖学金(International Student Entrance Scholarships)。

修读之余,冯绍源还致力实现所醉心的创业梦。预计明年毕业的他向记者记者透露:“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而出来留学就希望把所学知识,作为日后创业基础。”

与友在穗创建英语学堂

去年5月至9月期间,冯绍源善用学期间隙返中国,与两位同在大温留学的好友,共投资5,000元人民币,在广州租下150平方米办公室,创建了“果树英语学堂”,这是个综合线上和线下、专攻小学生英文的课余教育项目。

他指出,国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比中国死板教育先进得多,而这正是他创立“果树英语学堂”,希望推崇而要教导的核心价值。

冯绍源举例说:“记得刚留学时在学院学习语言,当时教授举着一件物品要大家猜,他指这是一种药物(drug),吃多了会导致脑部萎缩,具有暴力倾向;但如果吃不多,则会令人精神放松。当时我们一致认为这就是毒品。直至教授称他也有吃过,同时公布该答案是酒精时,大家才知武断估错了。”

冯绍源指教授举出这例子,是期望学生记住酒精英文单词同时,也学到未获充分证据前勿妄下判断:“这节课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因而编写果树英语课程,我就加入相同内容,取得不错效果。许多小学生对这种教学法感到新奇,回家后还和父母分享上课过程。”

实践游戏中学习模式

冯绍源指出,他们同时侧重口语教育,把在温哥华留学时学到的西方地道口语,例如打招呼方式等,融入果树英语学堂的教学内容,制成在线视频,或在线下传授给学生,“有时我们还把教育游戏化,让学生通过表演话剧训练英语发音,实践游戏中学习模式。这比起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类似的互动模式更受小学生喜爱。”

果树英语学堂真正开办时间只有两个月左右,期间冯绍源和搭档替40多个学生提供英语辅导,并在线下教育方面实现盈利。三人现需回到大温院校继续学业,该项目唯有暂停。不过,冯绍源通过这个创业项目,于2014年入围SFU年度学生创业家奖(SFU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并得到出现活动的现场观众认可,获颁大众票选的People's Choice Award殊荣。

强调脚踏实地不躲懒

对于留学生活,冯绍源坦言:“即使面对父母我也不大愿意细说经历,留学的辛苦很难为外人道来。刚抵达时候,语言不通,文化不融合,加上举目无亲,只好努力适应。不过一晃三年,许多事不知不觉熬过了。是有困难的时候,但这不挺正常吗?”他指独自在外头留学,也有助他培养独立及创新思维能力。他说自己跟其他国际生最大不同在于,自己对未来有个清晰目标,那就是学以致用,然后创业。为实现目标,他脚踏实地去做,不会偷懒。因为他相信一个人今天越懒,明天要做的事就越多。他打趣地说:“人生的功课,总是要修完的。”

问到未来打算时,冯绍源坦言:“父母希望我毕业后取得加拿大身份,但一切顺其自然吧。我更倾向于取得身份后返华创业发展,毕竟中国市场大,潜力无穷。”这位国际生对前景十分乐观。

专上院校 鼓励创业

大温不少专上院校均设有创业计划,除鼓励学生开拓事业外,更为他们提供创业平台,好像卑诗大学(UBC)去年11月底开办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UBC,简称e@UBC)计划,目的是协助有志创业学生获得业内人士的专业指导。

据e@UBC计划行政总监塔尔博特(Andy Talbot)表示,UBC每年有大批学生毕业后创办自己的公司,青年创业者对加强本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他们亟需专业人士的指导。

他指出,UBC还把眼光放到中学阶段,冀让那些有创业理想的中学生,都了解基本知识。校方同时计划与“青年企业家精神发射台”(Young Entrepreneur Leadership Launchpad)合作,定期为卑诗中学生举办相关讲座。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登入http://entrepreneurship.ubc.ca了解详情。

此外,西门菲沙大学除每年设立学生创业家奖,鼓励在创业方面有成就学生以外,校方也曾与加拿大主要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发展计划“下一个36”(The Next 36)合作,该项目的宗旨在于,促进SFU培养新一代的企业创建者和领导者。

融入社区 勤做义工交友政要

刚满17岁的贾婷仪是个不平凡的国际生,抵温留学仅一年多,即已担任义工数百小时,又懂得结识各类政治人物,包括卑诗省长简蕙芝(Christy Clark)、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和联邦国会议员戴伟思(Don Davis)等。她向记者记者说,融入本地文化诚然重要,开拓人际关系更是在加拿大社会生存法则。

1.jpg

2013年夏天,贾婷仪与父母从中国长春来到大温展开小留学生生活。她当时就读西温中学(WVSS)第10班,但寄宿家庭安排在较远的北温,与校方力争更换寄宿家庭不果,就决定自力更生,带着自己画的地图,徒步与父亲从学校周遭寻找,终在中学附近找到合意的新寄宿家庭。

同年9月,贾婷仪的妈妈在本地生下了她“双非婴”弟弟,在坐月子中心住3个月,费用超过6万元。贾婷仪说:“在月子中心获外界消息不多,房东说去哪就去哪,常被局限带去某妇婴用品商铺购物。”她深刻体会如果英文不好易被人当羊牯的道理,决定学好英文,更要认识加拿大文化,努力融入本地社会。

“巴掌是不打笑脸人”

她表示:“温哥华这地方,巴掌是不打笑脸人的,只要带着谦卑心态,加拿大人还是极为乐意助人的。”

贾婷仪同时帮助其他国际生学习本地文化,她在微信(WeChat)创设名为“西温人”(WestVaner)的平台,更因此访问过西温市长史密斯(Michael Smith),以及西温中学校长史蒂夫?劳(Steve Rauh)。

贾婷仪说,刚开学就可以在校园举办“团体日”(Club Day),因我们的“西温人”群组曾访问校长,因此只有我们借到投影机,播放宣传幻灯片,当时真觉得朝中有人好办事;如果跟人家不熟,那么就得一层一层批准下来。

号召200个义工到场支援

贾婷仪透露,离开中国到海外读书前,有人告诉她,在加拿大无需找人建立人际关系,但她强调:“认识很多高层次的人不但重要,除给你带来很多启迪,人家也因此可了解你,才进而信任你。这不是单纯讨别人欢心或阿谀奉承,而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

去年卑诗市选举行前,贾婷仪邀同学参加温市长罗品信竞选活动,活动进行一半该同学说:“人家都不搭理你,你自己要去,你知道你很无聊吗?”说完就搭车离去,留下贾婷仪一个人。之后她总是被分配做贴墙纸等工作,还不能做电话或敲门义工。

她说:“刚开始当然觉得被瞧不起,毕竟自己是国际生,助选活动少有国际生参与,加上口语不好,能力确有不足。”之后,她不但能出任电话及敲门义工职责,投票前一天罗品信选情紧张,贾婷仪从西温号召了200个义工,挤满两部巴士来支援拉票。

拓展人际网络渐收成果

之后,整个竞选团队都对她的能力另眼相看。她说:“只有你自己强大了,才能受到别人尊重。”贾婷仪不但与罗品信“混熟”,还结识国会议员戴伟思和温哥华旅游大使及名歌手曲婉婷,拓展人际网络渐收到成果。

问贾婷仪对从政有无兴趣,她说希望报读卑诗大学(UBC)政治经济系,因为社会从教育着手,人民思维就会改变,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程度改善,社会包容度就提升,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泼妇,未来盼能透过所学,为社会作出贡献。”她说,如果能顺利移民加拿大,不排除日后向政坛发展。

在加拿大留学一年多的贾婷仪认为,未必每个人都适合出国当小留学生或者移民,因为语言加上心态与本地文化格格不入,新来者极可能出现适应不良现象。她指出,融入社会是一个在本地生存的关键因素。她懂得善用时间,好像在春假(Spring Break)期间,选择前去非洲乌干达当短期义工,既积累课外知识,同时又加深国际生活的体验。

有同学表示不喜本地生活

贾婷仪对记者记者表示,身边几个同学来加拿大读书一两年,不喜欢本地生活,或者说感觉痛苦,于是陆续回中国去了。贾指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英语能力问题。另外,有些条件优渥的学生有一种不愿融入本地社会的想法,认为自己比本地人富有强大,为何要向本地人低头。他们当中有人曾说:“为什么跟白人来往,他们开那什么破车啊。”

她认为,留学生在本地读书,一开始经常对比过去在中国的学习方式,而批判本地的教师,对本地活动也采取嘲笑心态。

贾婷仪觉得,这些中国同学都是没有认识及了解加拿大文化,遑论融入加拿大的社会。因此,未必人人都适合留学或者移民;但是,如果顺利度过学英文和融入的辛苦过程,往后找工作就容易得多,更不会有适应不良的问题了。

获伯乐赏识 只身来温闯音乐路

“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朝难”,与着名钢琴家郎朗师出同门的中国钢琴高材生费天深深体会这个道理。两年前他由北京抵加深造,入读温哥华音乐学院(Vancouver Academy of Music,简称VAM)。留学期间,为节省约3元车资,试过寒夜步行一个多小时后发高烧,又感受未获赏识和尊重,出现心理落差。不过这位年青钢琴演奏家没动摇过梦想,反更坚定他的音乐路。

现年25岁的费天,身型高挑,长相斯文,举止间流露出艺术家的气息。他4岁开始学习钢琴,毕业于中国音乐最高学府之一、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最擅长演绎波兰作曲家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的作品。还在北京学习时,他多次应邀在音乐会担任钢琴独奏,包括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李斯特诞辰200周年音乐会等,也曾于2010年北京音乐厅的肖邦纪念音乐会担任独奏。

因为成绩优异,费天获得加拿大钢琴大师李金星赏识。在李的建议下,他于2013年入读VAM艺术家文凭课程(Artist Diploma),师从李金星门下。

家长对钢琴补习老师态度不一样

不过,环境的改变,让身在中国时曾为天之娇子的费天,一度感受到巨大心理落差:“在中国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毕业生,对家长来说是最正统的钢琴教师,家长给予教师极大的教学空间,也非常尊重钢琴演奏家。”

为了亲身体验新国度对学习钢琴需要,费天在大温也尝试做钢琴补习教师。他才发现,加拿大钢琴教师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家长对老师态度也不一样。费天透露:“好像在温哥华应聘钢琴家教时,一些中国家长就明确地说,希望由俄罗斯人或者其他欧洲人来教琴,而非中国人。”但他决定不在意这种人情冷暖,而尽量以一己实力挣生活。

除了要适应这一差异,费天更须努力应付现实生活上的挑战。他说:“有次坐巴士下错站,因不想再花2.75元额外买票,决定步行返家。原本坐车几分钟的距离,没有想到绕了一个大圈,走了超过一个小时才到家。因为晚上天冷,我第二天就发烧了,结果药费花了十几元,感觉上有点得不偿失。”

此外,外界压力也考验费天对音乐的意志,他看到很多人迫于生计,转行或干脆放弃音乐。他说,一个卑诗大学(UBC)作曲专业硕士生,毕业后没有从事音乐,反而转行做了行政人员。但这并没动摇费天对梦想的坚持,反令他更明确人生的目标。他通过情绪商数(EQ)调适环境及文化差异造成的张力,希望在未来日子尽展所长。

正在报读硕士课程

费天说:“我喜欢钢琴,也打算以钢琴谋生。人生很短暂,能够做自己所喜欢的,哪怕赚得不多,也没有遗憾。”他目前正在向UBC及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报读硕士课程,希望继续深造钢琴演奏。

加拿大是费天留学的首个国家,他谦虚地说,在温哥华近两年的学习中,扩阔了音乐视野,尤其看到与欧美学生间的差异,这也督促他需要更加专注及勤力。勤奋加上天赋,让费天在留学的第一年,就取得卑诗省级奖学金。

对于未来,费天说:“来到这里,我感觉世界更大,可能性也更多。过去近两年的经历不管是好是坏,都成为宝贵的财富,也让我更加成熟,未来我也可以更加自信地前进。”

  

温市音乐学院学生  1/3来自亚洲



温哥华音乐学院(VAM)人才辈出,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亚洲,多数修读钢琴、小提琴和声乐专业等。而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国家重点高校,培养出包括着名钢琴家郎朗、美国奥斯卡电影奖(Oscar Award)获奖作曲家谭盾等国际知名音乐家。

成立于1969年的VAM,多年来培养出很多知名的艺术家,包括吴祖捷芭蕾舞学院院长吴振红,而VAM教师团队中,也有李金星这类享誉国际的音乐大师。

2.jpg


据VAM行政总监埃尔沃西(Joseph Elworthy)表示,VAM分为初级、大专部,共有1,400个学生。其中大专部学生有50人,均由专家亲自挑选,并可获得近100%的奖学金,学生之中三分之一来自亚洲,多数就读于钢琴、小提琴及声乐专业。

此外,创立于1950年的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由多个音乐院校组建而成,是公认的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的音乐学府,现有学生超过2,000人。

中央音乐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常年有国内外着名音乐家举行音乐演出。学院还与美国纽约市朱丽亚音乐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等世界级学府,建立了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

中央音乐学院还培养了众多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当中最知名的有世界钢琴演奏家郎朗,以及曾以电影《卧虎藏龙》夺得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作曲家谭盾。该院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群,包括傅聪、马友友、谭盾、周文中和西班牙音乐家多明哥(Placido Domingo)等。

(星岛日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