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蒙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2|回复: 0

艺术家移民路:玉雕家胡昌民加拿大放异彩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4-10-15 17:58:21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成为蒙城居民,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0.jpg

艺术之花需要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扎根、开放,艺术家移民来到新的国度,也需要适应异国他乡的环境和土壤,才能生存和发展。《加拿大都市报》记者采访了两位从事不同艺术的移民,他们的移民生活和艺术追求过程说明了,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要太急功近利,心态要放平;要努力让自己在学术上有所积累和建树,只要自己的积累和创造足够多和深厚,在江湖上有反映和影响力是迟早的事情。

另外,要认真梳理故国乡土自身的优秀文化,结合本地的人文精神,重新进行阐释和发扬,让自己的创作扎根于本地艺术的土壤,才会获得更深厚的背景和积淀。移民后的艺术家要沉得住气,只要自身

提高了,就不愁未来的江湖上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对Charles Hu(胡昌民)的采访安排在他位于温哥华的工作室进行。当记者进入工作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加拿大玉雕作品,有凌空展翅、威风凛凛的雄鹰,有抓鱼逗乐、温情脉脉的熊家庭,还有气定神闲、引颈眺望的加拿大大雁……真的令人目不暇给,好像进入一个小型玉雕作品展览馆。

精雕细琢 化腐朽为神奇

继续前行到工作室的玉雕作品生产车间,看到的则是大小不一的玉石切割机、打磨机、整齐摆放的各类玉石原坯,加工过程中的狗熊和老鹰成品与半成品,有的只看得见熊脑袋,有的刚有鹰翅膀,工作台各处堆放着许多的美术素描图片,七仙女、大狗熊、三文鱼、老鹰、小兔,显得有些凌乱,当然也不乏玉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头粉末和灰尘……前后两个地方的对比,让记者大为感叹:艺术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胡昌民的玉雕艺术的神奇魅力就展现在他二十多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一刀一石的精细雕琢中。

一般的职员,与艺术无关,但他却从小就有艺术想像力和展望世界的抱负。当胡昌民还是一个中学生

时,对美术课程有偏爱,画得一手好画。他的一个哥哥中学毕业后去了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作,周末时会回家住,然后继续在家里练习做在单位没有做好的泥巴模型。胡昌民看着哥哥用双手捏出好看的泥巴雕像,觉得很有趣。那时候,别的男孩子们放学了会成群结队去街头遛达追女生,他就喜欢呆在家里看书画画玩泥巴捏泥人。

捏泥人捏出《少年鲍狄埃》

正好,他就读的中学搞手工作品展览,女生们大多编织塑胶金鱼、玉兔,编织绒线围巾、帽子等,男生们做木头的小手枪、小桌椅板凳,雕塑泥巴的刘胡兰、雷锋或小猫小狗等。胡昌民别出心裁,他用泥巴捏了一个《国际歌》歌词作者欧仁? 鲍狄埃( E u g e n e E d i n e P o t t i e r )少年时代的头像,卷曲的头发、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神、笔挺的燕尾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少年鲍狄埃爱自由向往革命的热情。

这个与众不同的泥巴作品《少年鲍狄埃》在胡昌民的母校引起了轰动,也引起了美术老师的关注。美术老师慧眼识珠,推荐他的这个泥巴作品《少年鲍狄埃》参加当年的上海市中学生美术作品展览,作品虽然没有获奖,却是参展的唯一入选泥雕作品,这已经给了少年胡昌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这个作品也成了他的第一个雕塑作品。得益于《少年鲍狄埃》的入选上海市中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当胡昌民1973年高中毕业时,当年的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到各中学招生,三个中学一个名额,胡昌民的美术老师拿着《少年鲍狄埃》的入选通知向工艺美术学校力荐这位爱美术的爱徒,幸运之神眷顾了少年胡昌民,他被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录取了,在该校的象牙雕刻班学习了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上海玉石雕刻厂象牙雕刻车间工作,正式开始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

从1976年毕业到上海玉石雕刻厂到1988年出国到加拿大留学,12年的时间,胡昌民学到了很多象牙雕刻的技术和得到了艺术创作的锻炼。由于工作认真和努力,他曾经作为上海工业局里工艺美术行业的第二梯队得到培养,单位专门送他到北京象牙雕刻厂学习,他在北京师从着名的象牙雕刻大师杨士惠、丁玉亭,两位大师毫无保留地把全套技艺都传授给他,从造型、神态到线条,倾囊相授。获象

雕刻大师倾囊相授

胡昌民感慨地说:“那个时代的老师都是毫无私心杂念的人,杨士惠、丁玉亭两位大师更是如此,他们不仅毫无保留地教我,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周末教我,他们传授的都是真功夫,他们不怕学生学艺,只怕你不学。两位大师更希望通过我这样经过科班学习的学生,提高技艺,把象牙雕刻提升为一种牙雕文化,而不仅仅是牙雕工艺。”技艺炼成了,位置被安排好了,胡昌民本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他的心却不安分,在上海玉石雕刻厂,他从普通技术员做到象牙雕刻部门技术主任,后来又是厂里的青工培训教师,继续做下去前途无量,他却一门心思想出国,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他考英语,联系美国、加拿大的大学,几经周折,终于于1988年来到向往已久的加拿大,艺术生涯开始新的篇章。

来到加拿大之后,胡昌民立即去卑诗大学登记学习,先学英文,同时还要找兼职的工作养活自己。来到温哥华的第四天,他到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附近去走走,看有没有象牙雕刻方面的工艺品加工和售卖的地方。他一转还真找到了,一位来自香港的老华侨David Wong王先生开着一个小型的象牙雕刻工作室,正需要徒工帮忙加工生产象牙雕刻品。

胡昌民结结巴巴地用普通话和英语推销自己的技能,David是说粤语的,两个人通过手势比划交流着,互相都只能明白个大概。David知道他是想找工作勤工俭学,也不多废话,让他现场演示做条小鱼,胡昌民79年就曾经雕刻过一座《仙女下凡》的象牙雕刻作品,做条小鱼就是Piece of Cake。

演示过后,David当即决定让胡昌民替自己工作,他除了给胡昌民提供食宿之外,还把他的学费也包了,胡昌民感激不尽,唯有死心塌地地好好工作来报答王先生的知遇之恩。

国际禁象牙 逼另谋出路

天有不测风云。胡昌民安心读书和打工的日子过了半年多,大约是1989年的春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员国在瑞士洛桑开会,会议上作出禁止象牙和象牙制品在国际贸易中流通销售的决定,加拿大和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立即开始执行会议的决定。

David的工作室不能给胡昌民提供工作了,他必须另谋出路。胡昌民的朋友很多,不能在David那里工作后,他的生活来源没有了着落,一个朋友介绍他到位于中国城中山公园附近的一个牙医诊所去做假牙的蜡模套。牙医诊所老板也是要求现场做演示,胡昌民有十几年的造型设计经验,稍微学习一下,就可以做牙齿蜡模,而且又快又好。

诊所老板观察一个星期后,找胡昌民谈话。老板表示愿意给胡昌民提供工作,时薪30加元,同时还愿意给他担保“技术移民”的申请,但条件是胡昌民要与诊所签订起码5年的长期工作合约。对于这个合约,胡昌民很犹豫,他需要一份工作供自己读书和生活,但也不能5年就做牙齿蜡模,放弃他的专业和艺术追求。不能做象牙雕刻后,胡昌民也找了卑诗大学艺术系的主任,请他为自己的前途出谋划策。艺术系主任劝他改学玉石雕刻,因为加拿大玉石产量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加拿大人传统上挺喜爱玉石工艺品的,但从事玉石雕刻的人员并不多。如果胡昌民能够学习玉石雕刻,并在其中加入一点中国文化元素和象牙雕刻的技艺,那将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慎重考虑了艺术系主任这个符合自己理想的建议后,胡昌民拒绝了牙医诊所老板的合约。

1989年是人生转折点

1989年在胡昌民的生活中注定是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他必须放弃自己做了十几年的象牙雕刻艺术;还是那一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意外地获得了加拿大移民的身份,本来他是来留学的,只能边学习边打工。现在,他不用边学习边工作,可以直接找到与玉石雕刻相关的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和创作了。

凭着他过硬的美术功底和做象牙雕刻的经验,胡昌民很快在一个玉石加工厂找到了工作。这个玉石加工厂老板是西人,但员工大多是华裔,基本都是说粤语的老华侨。起初三个月,胡昌民的工作就是打杂的,整天就是备料、清洁、搬石头,以及做些最基本的切料,完全接触不到设计和产品的精加工。为此他闷闷不乐,但也明白这个公司的文化就是要论资排辈的,所以也只能沉下心来观察和学习,等待机会。

有一天,在公司举办的BBQ烧烤会上,同事们都有吃有喝有说有笑的,只有胡昌民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发呆。一个办公室的中层管理人员发现了他的落寞,跑过来找他聊天。她直接就问胡昌民为什么看起来不快乐,胡昌民也直接回答说因为无法做想做的事情所以不快乐。

因“不快乐”获得机会

管理人员听到他的抱怨后,仔细问了他的过去工作经验,还看了他以前做的象牙雕作品的照片,之后,管理人员直接向老板报告了胡昌民的情况。老板也任人唯贤,直接给了胡昌民一块玉石坯料,让他自己决定做一个玉雕产品,条件是一个星期要做好。对于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胡昌民当然非常珍惜。他白天在公司干活,晚上去图书馆查资料,很快确定了要做一条温哥华人喜爱的玉雕三文鱼。

选择做玉雕三文鱼的宗旨是,要保证成品质量,不要把难度定太高了,用“开门活”来表现效果,把象牙雕刻的技艺也利用起来,让切刀可以直接到达所有的位置,这样减少了出错的机率,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果,三天之后,胡昌民的玉雕《三文鱼》就完成了,公司里的员工都传看着,老板也异常开心。老板在仔细审阅了这条俏皮活泼的《三文鱼》之后,当场宣布,以后胡昌民不用做备料工作了,他可以独立选料独立设计独立完成任何他想要做的作品。

就这样,胡昌民在这个公司工作了四年,做了一大批黑熊、老鹰、大雁、三文鱼等富有加拿大特色的野生动物玉雕作品。

四年之后,胡昌民又不安分了。因为他现在工作的这个玉石雕刻厂是为旅游公司提供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的,对产品的艺术要求不是很高,基本就是成型、像模像样就可以了,而且公司的员工对自己的作品都没有署名权,只有老板一个人可以署名。这让还想在玉雕技艺上不断进步的胡昌民有了跳槽的想法。

不安分而跳槽

有了想法就行动。胡昌民跳槽到了一个纯粹搞玉雕艺术的玉石艺术品公司,在公司的九个技师里,他是唯一的华人。虽然自己拥有十几年象牙雕刻和四年玉石雕刻的经验,但胡昌民依然以新人的姿态出现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也留意观察每个同事的特长,他很快发现同事们每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题材,有人特别会雕熊,有人雕的三文鱼更活灵活现,还有人能让老鹰的翅膀有动感......他对于这些题材都不陌生,却也细细揣摩每个同事作品中的精华点,并不耻下问。

起初,同事们都不太正眼看胡昌民,觉得一个入行不久的华裔,起码得学个十年八年的才能上道。胡昌民能体会到每个同事的心思和态度,但他完全不计较,“我就是来向他们学艺的,他们当我是新手更利于我学到技艺。同事们的技术比我好,我才有赶、超的方向和动力。只要有真功夫,总有闪闪发光的时候。”胡昌民笑着说。第一年,胡昌民是新人;第二年,他依然当自己是新人,同事们都知道他“有一手”了;第三年,他还觉得自己是新人,有同事已经在碰到困难时向他求助了。一次,一个同事雕的黑熊的耳朵不小心碰掉了,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万般无奈下找胡昌民想办法。

胡昌民经过半天的思考和雕琢,把黑熊的脑袋朝向稍微调整下方向,就把丢失的耳朵“养”出来了,

看到稍微侧头、神态顽皮的黑熊重新有了耳朵,同事心悦诚服地对胡昌民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玉石艺术品公司的老板自己也是搞玉石雕刻的,非常知人善用。他把胡昌民的进步和成长都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在一次公司的发薪日的午餐会上,老板说:“从今天起,我们每次发薪日(双周一次)时搞一次民意测验,大家往这个小纸盒里丢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认为的公司里最受欢迎的员工的名字,六个月之后打开这个纸盒,谁的名字出现的最多,我就送谁到Whistler去旅游度假。”同事们都信以为真,纷纷喜笑颜开地投票。

最高票“当选”获升职

六个月后,投票箱打开,老板当众点票,竟然是胡昌民得票最高。接下来,老板说的话更让胡昌民吃惊。老板宣布说:“你们都看到投票结果了,Charles Hu是最高票得主,我要兑现承诺,要奖励 Charles,但我不是要送他去Whistler度假,而是要把手里的这把车间的钥匙交给他,以后他就是

公司的生产组长,明天开始履职,这可是你们大家选出来的。”

从此,胡昌民的玉雕创造进入高峰期,他在这个公司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接触市场,安排生产,选题目、选题材、设计、制作直到完成,一条线地负责和参与,出产了很多可以自己署名的好玉雕作

品,不过,这些作品的版权还是属于公司的。2001年,胡昌民离开公司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一路走来也有十三年了,其中经历过911之后的金融萧条,也经历过几经搬迁厂房的困扰,但在家人的支持下,胡昌民都挺过来了,而且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加拿大的好几个城市都有他的玉雕作品的代售店,其中安省两家,阿省5家,温哥华3家,维多利亚一家。

公司运营进入正轨后,胡昌民就有精力考虑为社会、为推广加拿大的玉石文化,为中加两国的玉石文化交流做点事情了。近年来,他多次返回母校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去讲课,介绍加拿大玉石文化以及加拿大野生动物玉石雕刻的发展和历史。同时,他和本地一些华裔同行一起努力,在积极促成让《加拿大野生动物玉石雕刻》课程进入到艺术殿堂Emily Carr University的课堂。

成功推动设“卑诗玉石节”

另外,他还和本地玉石文化爱好者们一起,于2014年5月28日申请并获得卑诗省府同意举办了“卑诗省玉石节(B.C. Jade Day)”,这是卑诗省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华裔为主推动成立的文化节日,当那天由卑诗议长Linda Reid宣布卑诗省政府将每年的5月28日定为“BC. Jade Day”时,胡昌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高兴。采访将近结束时,胡昌民对记者谈了自己未来的规划,却又声明不便透露。他的规划大致是要用八到十年的时间,用玉雕艺术表现加拿大华人在加拿大立足、发展、做贡献的历史过程。如何表现?何时完成?胡昌民将在不远的将来,用他的作品做出回答。



(来自加拿大都市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