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蒙城

关注微信公众号【魁北克蒙特利尔华人】,推送最新最实用的新闻生活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 收藏


来蒙特利尔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生活在蒙城网 华人故事 2012-12-17 20:28 来自: 猪鼻插葱 6165人围观

我来加拿大蒙特利尔8年了,四前从Concordia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911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12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McGill大学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在美国一家医院的工作(allied health),每个月能有5k pocket money。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8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


  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你也可以直接点击下面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的阅读。

  1. 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以下就是一些在北美的游戏规则)

  2. 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

  3. 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

  4. Job hunting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才开始。

  5. 如果能进入co-op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internship.

  6. 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

  7. 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8. 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part time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

  9. 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

  10. 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

  11. 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

  12. 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

  13. 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

  14. 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


  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

  1. 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

  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

  ----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

  ----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

  ----北美的job hunting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

  2. 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

  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你,他们认为过了18岁 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业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 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

  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labour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labour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

  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辈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如果你选择读书的话,到底是读training、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

1234下一页
分享到新浪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不想错过热门资讯?欢迎关注本站:
新闻资讯公众号
(每日精选热闻)
房产资讯公众号
(房市政策走势)

广告电话: 514-268-16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