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蒙城

关注微信公众号【魁北克蒙特利尔华人】,推送最新最实用的新闻生活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女子在Costco点击弹出式广告涉被骗钱

0
回复
577
查看
[复制链接]
来源: 2016-4-3 19:40:3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jpg
都市网图

本报讯,Stephanie Goldner浏览加拿大Costco的网站,在开始购物前被一个「弹出式窗口」吸引。网页说她只须填写短问卷,兼付出5.95元运费,即可获得免费样本。她说:「虽然我没做过类似的事情,但因为那是Costco,所以我认为没问题。」她很快就收到一式三款的面霜,之后没再把事情记挂心上;数星期后,她收到信用卡帐单,发现被扣除了179.95元。面霜公司表示,因为她没有在14星期内归还「试用产品」,故被收取全费。

加拿大Costco在网站上发表有关弹出式广告的信息,忠告民众不要为获得礼物而提供个人资料。集团发言人Ron Damiani向我表示,有关调查与Costco无关,亦非由他们赞助。

我写过有关免费赠品诈骗的故事,许多精明人士在试用品的引诱下,交出信用卡号码来支付运费,结果却被合约綑绑,要付出高昂的月费。虽然他们通常可以知会发卡商,要求不支付运费,但由于他们通常没阅读细则与条款,故有可能不获退款。

直到Goldner写信给我前,我都没发现免费试用品广告已从Facebook伸延至大型零售商的网站。在谷歌会搜索到许多关于Costco.ca弹出式广告的故事,就连加拿大反诈骗中心也收到投诉。其中一段留言说:「根本没有其他视窗,必须先看完才能进入Costco网站。」另一名匿名留言者则说:「原本的弹出式广告没有提及试用期、自动充值或我会被收取348元等事项。」

三月是加拿大防止欺诈月,提醒民众小心各类型消费者陷阱。不过我认为,骗徒总比我们走前几步,当他们的诡计被识破,会马上改弦易辙,以新方式行骗。

骗徒擅于挑动他人的情绪,例如免费样本骗局就是利用人类的贪婪心态;有关加拿大税务局的敲诈骗局则利用受害人的恐惧心,至于叫你拿钱协助亲友解决燃眉之急的紧急事故诈骗,则是利用受害人的同情心。

我也曾几乎堕进一个看似可信的电邮诈骗陷阱。我收到苹果iTunes一张收据,上面显示我购买了4项合共约70元的物品。我知道那是个错误,在看见信件底部有一句「若你没授权进行有关交易,请点击这里索取退款」后,松了一口气。在我回过神来前,已按下那条链接。讽刺地,我在想举报有诈骗时几乎受骗。

心理学家Maria Konnikova的新著作《The Confidence Game: Why We Fall for It ..... Every Time》(暂译:信赖游戏,为何我们每次都上当),讲述我们难以应付骗徒以情感作为行骗手法的伎俩。

大家都听过:「好得不像真的,大抵都不是真的」,或「世上没有免费午餐」。然而我们却总会心存侥幸,认为「好得不像真的事情」,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可能是真的,我的投资终于值得有丰厚回报。这么多年来,我对此颇有心得。

Konnikova的著作这样写:「当我们看见其他人讲述那些不可思议的交易、或遇上神奇的好运时,都会理解有人当他们是「水鱼」。然而,当事件发生在我们身上时,就是我走运,和值得有大翻身机会。」

以Victoria Beed为例,她在清晨5时30分收到一个由免费电话号码打出的电话,对方知道她的名字,表示在侦查一宗可能涉及信用卡的欺诈行为,并提到有人在凌晨4时于eBay购物。

她说:「因为那个电话吵醒了我,所以最初我不大清醒。不过几分钟后,我跟他们说那个来电好像不大对劲,对方就突然就挂断。」

我的建议:我们习惯感觉先于思考,所以才会在信赖游戏中失足。预防欺诈的关键是避免冲动行事,在点击连结、或向一个有说服力的、但咄咄逼人的罪犯交出个人资料时,应先给时间自己想清楚。

我将于4月5日星期二下午5时半至晚上9时半,在怀雅逊大学的张氏学院(Chang School,297 Victoria St.)7楼,举行金融基础知识研讨会,欢迎任何希望复习理财技巧的人士出席。


(星岛日报)

友情提示提示1:小心只留QQ号或QQ邮箱的帖子,和那些上他主页或空间看照片的帖子,多数是盗号帖子!如发现不良信息,点击右下角的“举报”!
提示2:如有任何问题,请 点此发帖 或向管理员账号 liveAmtl 发送站内信息以便我们能及时看到,及时回复你!
声明1: 为保护大家的隐私信息,网站将删除 1个月 以前发布的个人出租求租、买卖、搭车等分类信息。如需保留的,请自己做好备份。
声明2: 网站信息仅供公众参考,使用前请核实。未经核实使用并造成后果的,生活在蒙城网站概不负责。鼓励当面交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广告电话: 514-268-16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