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蒙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生活在蒙城 门户 查看主题

为什么魁北克省拒绝说英语?

评论数: 0  我来说几句


加拿大东部,有一个神奇的地区,名为魁北克。虽然名字和魁地奇有点像,但是这个地区和出产魁地奇的英国要多不对付有多不对付。这里的人对自己的法国后裔身份的认同之高,恐怕已经超过了法国本土的民众。




0.jpg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魁北克会敢于和整个北美几亿英语人口抗衡?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看看魁北克究竟发生了什么。



铭记在心

新法兰西(New France)是一个在北美存在了两百多年的一个殖民地。她成立的时间要从1534年开始算起。

这一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Jacques Cartier)率领探险船队,驶入加拿大东部的圣劳伦斯湾(Gulf of Saint Lawrence),并且以法国国王的名义,宣布占领这里。

探险家的侧颜


雅克.卡蒂埃的探险路线
以及圣劳伦斯湾周边状况
推荐横屏观看




最初来到新法兰西的法国移民们,日子过得并不好。这里的冬天太寒冷,常常有人冻死。他们和当地一个叫易洛魁(Iroquois)的印第安部落冲突将近一百年,更加剧了情况的恶化。

易洛魁领袖第一次上线


很长一段时间内,新法兰西都只有一些皮毛商人按季节短暂的往来,并没有什么常驻的居民。

冰天雪地加拿大


魁北克也是整个儿冻上的


直到1603年,新法兰西的救星才出现。他的名字叫萨缪尔.德.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尚普兰是魁北克城的奠基者,耕耘新法兰西殖民地超过三十年,经过他的探索和管理,新法兰西的疆土持续扩大。

萨缪尔.德.尚普兰


可日益强盛的新法兰西,还是无法和人口众多的富庶英国殖民地相比。这一劣势持续了三十年,新法兰西的发展毫无起色,法国国王也对这块土地不闻不问。

作为圣劳伦斯河的入海口
魁北克乃是法国北美殖民地的重中之重


其实欧洲列强在北美的殖民地竞争,法国已处于劣势,再不好好利用新法兰西,可能一切都晚了。

1612年的新法兰西


在今人的认知中,法国确实是占领了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可惜他们自己花了一百多年才看清这个事实。

直到1663年,路易十四才终于宣布将新法兰西地区设立为直属国王管辖的省份,而后发兵去平息了敌对的印第安人势力,将圣劳伦斯河流域的产粮区控制权掌握在手中。

由于加拿大的纬度较高

圣劳伦斯河产粮区便更显珍贵


在百合花中出生

取得和平之后,法国人开始按照计划,好好开发新法兰西的资源,让同时开发北美的英国、西班牙看看法国的能力。



可新上任的行政首脑却突然发现一个严重问题:这里,是一个几乎没有女人的世界。

女人们在法国本土开趴,没来加拿大


建设殖民地,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劳动力。可是,新法兰西地区的人口,从头数到尾也只有不到3000人。

这其中有719位未婚男子和45名未婚女子,人口比例严重不对称。可以说新法兰西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光棍危机”,没有人口的增长,无论什么宏大的发展规划都是纸上谈兵。

如果实行计划生育
不知魁北克的男女比例要如何计划


于是,1663年,当地长官向路易十四进言,在法国本土招募想要去新大陆生活的女性。

法王接纳了这个意见,在民间召集了一批年轻的女孩子。她们均在12-25岁之间,处于适于婚育的年龄。国王负责她们前往新大陆的旅费,最后还附上一笔钱和新衣裙做嫁妆。唯一的条件是抵达新大陆后要立即结婚生子。

这些女孩子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国王的女儿(Filles du Roi)”。

国王的女儿们
流浪女的颜值都这么高的么?


这些女性到达新法兰西后,有权挑选男人(绝不是男人挑选她们!),并且可以悔婚。有很多女性实际上签署过两、三次婚约,只因为她们先与一个男子订婚后又看中了别人。

而殖民地的光棍们,则必须要善待娶来的妻子。在婚前每对夫妇都要签署一份有利于女方的合约,保障女方有对婚后财产的所有权,以及单方面离婚的权力。

最后,两情相悦的男女在教堂结婚,领取政府颁发的“结婚奖金”,生育子女后每个月还会给育儿津贴。

来来来,各位戏精
挑老公了


至于那些适龄而未婚的男人,则必须缴纳“单身税”。若是迟迟不想结婚,则会被吊销狩猎、捕鱼,或者贩卖毛皮的执照,断了财路。

即便这样还不要结婚的,就要被押去原始森林里“放生”一年,如果一年后还能活着回来的话,才能有不结婚的自由。

日本政府也在考虑学习
法国人民的先进经验


从1663年到1672年,“国王的女儿”前后来了八百位。直到有一年路易十四联合英国攻打荷兰,资助女性移民的行动才因经费紧张而中断。

事实证明这套看上去有点奇特的政策行之有效。新法兰西的人口数量在三年后就多了一倍。

等到了1700年左右,仅魁北克城和蒙特利尔两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已经增加到一万五千多人了。新法兰西从一个贫穷的“光棍村”一跃成为人称“小巴黎”的富庶大省。

1700年的魁北克,小巴黎?...


可惜好景不长,1754年,英国和法国在北美爆发了“七年战争”。这场战争是法国在北美势力的转折。到1763年战争结束时,北美东北部已经全部落入英国之手,包括在那里的八万名法裔天主教徒。

英国将这一块新到手的土地,更名为“魁北克”。自此,新法兰西殖民地彻底结束,法国势力从此撤出了北美东北部。

法国势力退出北美东北部


在玫瑰花下长大

虽然一夕之间改朝换代,“国王女儿”们的后裔却没有因效忠英女王后就放弃自己的血统。相反,他们还是尽一切可能,来保留自己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

1774年,英国确立了《魁北克法案》(Quebec Act),确保魁北克人的法语母语、法国文化、罗马天主教信仰、以及既有的法国法律不受威胁。

当然这也不是因为英国好心,只是七年战争导致军费吃紧,只能用绥靖政策来安抚他们。



于是,法语族裔在美洲得以存续和壮大。但是终究还是没有周围英语族裔的人数多。虽有法律保护,还是无法避免歧视的状况发生。

比如,由于法裔天主教徒重农轻商,大多都是做体力活,英语族裔曾蔑称北美的法语族裔为“White Nigger-白皮肤的黑鬼”。

写于1966年的法语回忆录
名为《美洲的白色黑奴》


在歧视之下,魁北克人经常跟联邦政府的政策对抗,因为他们认为国家政策几乎是由英语族裔制定的。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拿大联邦政府需要在各地征兵,魁北克的法裔就开始抵制兵役,因为他们不想为英国卖命。

可毕竟三百多年过去了,“国王女儿”的后代们,早已失去了法国皇室的领导,天主教会的统御也逐渐弱化。

语言已经成了他们唯一和祖先的血脉联系。魁北克人逐渐地把“独尊法语”固化成一种政治正确,不断试探加拿大联邦政府的底线。

英语加拿大与法语魁北克




得到联邦政府让步的“国王女儿”的后代们,倔强而突兀地在魁北克坚守着祖先留下的土地和文化,至今人数已经超过七百万人。

1977年,魁北克省通过了《法语宪章》(也叫做101法案),巩固了法语成为唯一官方语言的地位。

这个独尊法语的政策,导致60万英语族裔出走,将魁北克从被英裔同化的道路上拉了回去。

至少获得了局部优势


法语宪章对魁北克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仅公立学校只能用法语授课、政府只能用法语办公、公司要用法语做生意、连街道上的招牌,都必须用法语,例如肯德基从KFC(Kentucky Fried Chicken)改为PFK(Poulet Frit Kentucky )。对于一定要用双语的招牌,法语字体必须是英语的三倍以上。

仿佛在说:呸,F**K!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小姐姐的笑声)


政府还特别设立了“语言警察”(Language police),专职在公共场所巡逻,监督法语的使用情况。







作为第一线的“战士”,语言警察闹出不少笑话。传言他们神出鬼没,身着便装潜伏在人群中,给说英语的人开罚单;会翻小学生的书包,看看有没有带英文版的《哈利波特》;会研究餐厅的菜单,看看哪一个斗胆敢不用法文:“什么,Pasta不是英语?是意大利语也不行!”



表面的语言弹压之下,是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魁北克主权运动(Mouvement souverainiste du Qu

最新评论